不少孕媽懷孕之後
會出現皮膚瘙癢
越撓越癢
坐立不安
夜不能寐
但擔心用藥會影響寶寶
很多孕媽忍忍就算了
專家提醒:
懷孕期間出現皮膚瘙癢
不可輕視
不一定是皮膚幹燥、皮膚病
引起的瘙癢
還可能是
妊娠期肝內膽汁積淤症
拖延不治
嚴重的會導致胎兒缺氧、宮內死亡
阿珊懷孕31周後,逐漸出現雙腳掌瘙癢,並向肢體近端及腹部延伸,偶有夜間皮膚瘙癢,難以入睡。孕38周時阿珊來佛山市婦幼保健院就診,查肝功能結果提示總膽汁酸30umol/L(正常參考值爲≦10.0μmol/L),肝炎病毒全套檢查未見異常,診斷爲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醫生建議住院治療,但阿珊和家人認爲只是皮膚瘙癢,沒有別的症狀,因而沒有住院。一周後阿珊發現胎動減少,趕緊來醫院就診,胎心監測考慮胎兒窘迫,入院後急診剖宮産終止妊娠,幸好及時分娩,沒對寶寶身體造成影響。
那麽,哪些因素會造成妊娠期皮膚瘙癢呢?孕媽媽又該如何應對呢?
一、身体干燥引起的瘙癢
懷孕之後隨著胎兒的發育,孕媽的肚子會增大,皮膚會被胎兒撐得越來越大、越來越薄,從而導致皮膚的彈性降低,引起瘙癢幹燥的症狀。
皮肤干燥会越撓越癢,加重病情,严重的还会损伤皮肤发生化脓的情况。
建議:針對這種情況,孕中期就開始用正規廠家生産的身體護膚油塗或保濕效果好的護膚品抹于腹部,提前使用能夠有效減少皮膚瘙癢症的發生。
二、自身皮肤病引起的瘙癢
准媽媽自身患有皮膚病,比如說濕疹、荨麻疹、藥物疹、毛囊炎等。在妊娠期,因爲激素的改變,會加重病情,從而引發皮膚瘙癢。
建議:在這種情況下,要及時就醫,查明原因,在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三、妊娠期肝內膽汁積淤症(ICP)引发的瘙痒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ICP)是一種表現比較特殊的疾病,目前其確切的發病原因尚未十分明確,但從大量的流行病學資料以及臨床觀察、實驗室研究,認爲本病的發病原因與雌激素升高、發生率的地區差異以及遺傳因素有密切關系。
在懷孕的中後期,由于膽汁酸增高,引發皮膚瘙癢,瘙癢一般始于手掌和腳掌,後漸向肢體近端伸甚至可發展到面部,瘙癢症狀常出現在實驗室檢查異常結果之前,多于分娩後24—48小時緩解。ICP對孕婦的影響:ICP孕婦的遠期預後良好,但ICP引起孕婦夜間瘙癢可致疲勞、睡眠不佳、食欲不振,引起體重增加過少。ICP本身還可引起孕婦脂溶性維生素吸收障礙,營養不良,造成胎兒生長受限。有報道,ICP患者産後出血發生率高達20%。
ICP對圍産兒的影響:①早産:胆酸可以剌激子宫及蜕膜释放前列腺素,过早激发子宫收缩,引起早産。②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圍産兒死亡: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高濃度膽汁酸可引起胎盤絨毛表面的血管痙攣,胎盤處于相對缺氧的環境,滋養細胞腫脹,絨毛基質水腫,絨毛間腔縮小,均可導致胎兒缺氧,甚至胎死宮內,且胎兒宮內死亡常常是突然發生的,難以預測。
ICP主要對胎兒的危害極大,是引起圍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適時終止妊娠十分重要。
建議:定期産檢,根據實驗室檢查及胎兒宮內情況,決定門診用藥治療或者住院。
所以,妊娠期出现皮肤瘙痒,不可輕視,应及时就医,听从医生指导。